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疳疮

鼻疳疮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疮、鼻、疳鼻等。小儿多患。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为主,甚而波及鼻孔;间或伴有消瘦、潮热,或咳逆,或下痢等症。治宜清肺胃湿热,外敷黄连粉,或用儿茶五钱,轻粉雄黄各一钱,冰片一分,为细末,外敷,或外涂青蛤散。参见鼻疮条。

猜你喜欢

  • 镇靖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震为青睛,络通胆之腑,脏属于肝……,肝胆相为表里,主鼓发生机,怒下可逢,邪莫能犯,曰镇靖廓。”其意指肝胆具有增强正气,促使生机旺

  • 大鬼针草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 腰痛

    证名。出《灵枢·经脉》。指腰部疼痛。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故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济生方·

  • 出臼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 辰砂妙香散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六。即妙香散,见该条。

  • 补气止血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 黄喇嘛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 内经或问

    书名。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

  • 五郁

    ①运气学说术语,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各被所胜之气克制而遏郁。如木气主运之年,若遇阳明燥金司天,则木气为燥金之气所制胜而郁遏不得行其令,该年亦就不能表现木气主运的一般气

  • 沥浆产

    见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即沥浆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