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疏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验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15卷。约刊于1326年。本书分为诸风、心气痛、疝气、积滞、痰饮、喘嗽、羡补、头面、口眼耳鼻、发齿、咽喉、杂治、疮肿、妇女、小儿共15门,计310余方。均选自各家方书及采录见
【介绍】:见杨康候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凤仙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夏季正常脉象,稍坚洪大,来盛去衰,如钩之状。《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即鼻准。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提要》。为吴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奇效良方》。又名倒靥、黑疮倒靥、陷伏。痘疮收靥时,外感寒邪,腠理复闭,身痛四肢微厥,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心热与外热壅郁,蒸腾不消,毒复入里;或食少腹泄,脏腑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