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系指耳窍闭。《景岳全书》卷二十七:“窍闭者,必因损伤或挖伤者,或雷炮之震伤者,或患聤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是,宜用开通之法以治之也。”治法:属外伤者,宜内服凉血活血之剂。可选用桃红四物汤、犀角
病证名。见清·亡名氏《眼科易知》。即风牵斜。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天门冬、黄芩、橘红、海蛤粉、栝蒌仁各一两,芒硝、香附(盐水炒)、桔梗、连翘各五钱,青黛二钱。为细末,入姜汁少许,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嚼烂开水送下。治热痰郁于心
出《岭表录异》。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尽牙,即智齿,详尽牙条。
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或作或止,久而不愈者。《辨证录·心痛门》:“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治宜补气温阳,
出《斗门方》。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