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七厘散

七厘散

《中国药典》: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500g乳香(制)75g没药(制)75g红花75g儿茶120g冰片6g麝香6g朱砂60g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

凉感。

炮制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1.5g(2)3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伤科补要》卷四: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克 己霜 (去油)血竭自然铜(锻)硼砂半夏各3克 归尾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老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良方集腋》卷下: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30克麝香冰片各0.36克乳香没药红花各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

制法上药八味,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骨断筋折,创伤出血。外敷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调敷患处。

备注原书云:本方"不可多服,故以七厘名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下

猜你喜欢

  • 分水止泻丹

    药方名称分水止泻丹处方党参(去芦)16两,砂仁16两,扁豆16两,茯苓16两,猪苓16两,白术(炒)16两,莲子肉16两,车前子(炒)16两,泽泻16两,甘草16两,苡米(炒)16两,滑石16两,山药

  • 定肺汤

    《仁斋直指》卷八:定肺汤药方名称定肺汤处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橘红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制法上药细锉。功能主治主上气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

  • 六妙汤

    药方名称六妙汤处方乌梅10个(捶碎),甘草2寸(生用),罂粟壳10个(去瓤顶,捶碎),丁香50个(全用),桂心2寸(去粗皮),缩砂仁4钱半(捶破)。功能主治下血,或痢不止。用法用量上药同拌匀,作1服,

  • 赴晏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赴晏散药方名称赴晏散处方麸仁不以多少(去心,芽儿是心也)。制法上药于湿乳钵内研极细,烂摊在碗底,艾烟熏之,干为度,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病眼。用法用量用头首儿孩乳汁,就

  • 白术健脾饮

    药方名称白术健脾饮处方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苡仁、白茯苓、神曲(炒)、甘草、陈皮、车前子。功能主治痘疮险症,结痂之时,大便泄泻者。用法用量泻黄色者,加炒黄芩;泻红色者,加炒黄连;泻白色或

  • 大甘遂丸

    药方名称大甘遂丸别名甘遂丸处方芫花(熬)1两,甘遂1两,葶苈子(熬)1两,大黄1两,苦参1两,大戟1两,芒消1两,贝母1两,桂心1两,杏仁30枚,巴豆30枚(去心皮,熬),乌喙3分(炮令折)。制法上药

  • 加味温风汤

    药方名称加味温风汤处方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羌活1钱5分,蜂房(炙)1钱,细辛4分,毕茇7分,麻黄(去净节)6分,附子(制)1钱。功能主治寒邪犯脑,牙连头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1半,口含1半,久之

  • 倒行油

    药方名称倒行油处方汞1两,水蛭7枚(为末)。制法取银3两,作小盒子,盛汞1两,以干水蛭7枚为末,同入盒内,用蚯蚓泥固济,约半指厚,深埋在马粪中49日,取出,已化为黑油。功能主治须发黄白。用法用量用鱼胞

  • 厚朴枳壳汤

    药方名称厚朴枳壳汤处方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甘草(炙,锉)3分,秦艽(去苗土)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

  • 圣力散

    药方名称圣力散处方草乌头白及白蔹木鳖子(去皮)地龙金毛狗脊各7.5克麝香9克 黄丹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疔疮。用法用量用针针到生肉痛者用药,黄水出为度。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