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麻疹后期,突然喉肿,呼吸困难的证候。大都是麻疹后,余毒未尽,肺胃积热,夹毒火上炎所致。症见高热,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深陷,上腹内缩,咽喉充血并水肿,面青,唇紫,不能进食。治宜清热通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将蛊毒分为蛊毒候、蛊吐血候、蛊下血候等。症状复杂,变化不一,病情一般较重。蛊毒可见于一些危急病证、恙虫病、急慢性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等病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疮头稍黄,向裹黡亦似灸疮,四畔皰浆起,中心凹色赤,大如钱孔。治见疔疮条。
病证名。亦称九虫积。指腹内虫多而积聚成块的病症。《古今医统》卷六:“九虫积,腹中不时作块痛,面青,口吐清水。”《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虫积,饮食积聚,变化生虫,时呕清水苦水,常生腹中咬
病证名。又名衄血、鼻沥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因肺热上壅所致者,症见鼻衄鼻干,咳呛少痰。宜清泻肺热,用桑丹泻白散加减。因胃热薰蒸所致者
经穴别名。出《医学正传》。即大敦,见该条。
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恚膈之为病,心下苦实满,噫辄酢心,食不消,心下积结牢在胃中,大小便不利。”参见五膈条。
即跗骨。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