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炳条。
指痰涎壅盛之喘息咳嗽。《证治准绳·幼科》:“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治宜半夏丸。
经穴名。代号BL45。出《素问·骨空论》。别名五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针灸甲乙经》);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
外治法之一。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外科理例》卷一:“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
病名。指长期寒热发作之疟。《景岳全书·疟疾》:“古法云:以清脾饮治秋时正疟,随证加减大效。”参见疟疾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半枫荷之别名,详该条。
髋、膝、肘、腕等八个关节。《灵枢·九针论》:“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马元台注:“人之手足,各有股肱关节计八,故谓八节。”
全舌纯黄,微干少津。伤寒传至阳明府,寒邪已化火,胃有实热,津液受灼。可见大热大渴、谵语等证,宜白虎汤,服至黄苔渐退。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是脏腑皆热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见《辨舌指南》)。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饮证的总称。详各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