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世医得效方》卷五。即纯阳真人养脏汤,见该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病证名。闪挫腰痛的古称。《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详闪挫腰痛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中级官员,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官阶从三品。
配穴法之一。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下肢的内庭;胃痛取上肢的内关,下肢的足三里等。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内搏于骨而致的痹症。多由骨髓空虚,邪气乘隙侵袭所致。《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痠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症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治宜补肾祛邪,用安肾
证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腣中内间,咽喉之下,结喉之上,前后左右不定,起有白膜、黄膜小点似蚕子……发左则平肝,发右则清肺。治宜去膜升提,驱风解毒之药治之。”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小陷胸汤、六味汤等加减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即目赤烂。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