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 仲景伤寒补亡论

    徐序刘序朱子跋郭长阳医书自序卷一伤寒名例十问叙论五问治法大要九问伤寒脉法及刺法六问张仲景华元化五问卷二仲景辨脉法三十八条卷三仲景平脉法四十五条卷四六经统论二十二问太阳经证治上九十五条卷五太阳经证治下九

  • 仲景伤寒补亡论

    见伤寒补亡论条。

猜你喜欢

  • 金钮头

    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金扣钮之别名,详该条。

  • 扶正祛邪

    扶正是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祛邪是驱除病邪,目的也是为了保存正气。临床运用时,应根据正邪盛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扶正祛邪、祛邪扶正或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通常是针对正虚而邪稍衰的病情,以扶正为主、祛

  • 蛎蛤

    出《神农本草经》。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 穆世锡

    【介绍】:明代医家。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食物辑要》、《痧疹辨疑》等书。

  • 药钉

    ①即捻子的俗称。见捻子条。②用药粉加少许赋型剂所制成的钉状剂,因形似钉,故名。俗称药线。依其药物组成不同,故有去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如《外科正宗》中的三品一条枪便属这一类剂型。

  • 鼻梃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②鼻腔内恶性肿瘤。

  • 毒涎

    六涎之一。见于疫病之后,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以致毒涎相积而成。症见便秘尿涩,面色黯赤,浑身发热,昏昏如醉,狂言妄语,不知人事。宜用疏泄之药,取其毒气,荡下其涎。

  • 扬刺

    古刺法。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大的针刺方法。其法正中刺一针,四傍各刺一针,均用浅刺法。这种刺法扬散浮浅,故名扬刺。

  • 赤面风

    病名。为一种面部皮肤病。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由心、肝二经血气上壅,复感风热,郁阻肌肤而成。初起面部发痒,继则灼热肿胀。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内服清胃散加银花、连翘或升麻解毒汤(《外科活人定本》:白

  • 肺寒喉风

    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因肺受重寒,生在关内下部两边,如扁豆壳样。”多由肺受寒邪,积寒不解,久郁而成。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散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