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黄色,此是酒黄。灸后心、百会、下廉三处百壮。若惙气上喘,脉如屋漏,此候不治,如只大便下血,宜服泽泻汤方。”参见黄疸有关
出《神农本草经》。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①《疡医大全》卷十七引雷真君方。熟地黄、玄参各一两,茯苓五钱,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山药各四钱,五味子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治咽痛。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熟地黄三两,巴戟天、天门冬、麦门冬各一两,茯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八:“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是也。”多由风邪挟湿,客于腠理,荣卫壅滞,不得疏泄,湿郁皮肤所致。证治参见紫白癜风条。
《疡科选粹》卷七方。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紫草、寒水石、漏芦各七钱。为末,香油调搽患处,日三次。治热疮遍发,脓血赤烂;及火丹,或如火烧。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瘟疫。感受疫疬之气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齿齭,齿伤酢也。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髓弱骨虚,风气客之,则齿齭。”酢,同醋。即齿伤痠之谓。参见齿齼条。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
又名门齿、门牙。即今之切牙。儿生八月板齿始生。详门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