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肾
即肾脏。与外肾(男子外生殖器)相对而言。
即肾脏。与外肾(男子外生殖器)相对而言。
怫,通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怫之兆也。”
①浑与混通。②湿浊之邪。《伤寒论·辨脉法》:“浊邪中下,名曰浑也。”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休息痢。见该条。
针灸经脉专书。2卷。日本·安井元越撰。刊于1764年。1937年上海医界春秋社影印。原书用汉文写成,书中考证《内经》等中国古医书,分记经穴位置并附以“师说”及按语,作者本人亦颇多独到的见解。
骨名。即指骨。详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大黄二钱半,葛根一钱,桔梗、枳壳、前胡、杏仁各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便秘烦渴,睡流口涎。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足底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主治失眠,脚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