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丛书。指《幼科痘疹金镜录》、《幼科铁镜》和《小儿推拿广意》三书的合刊本。各详该条。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脉会太渊。”太渊为肺经输穴。肺朝百脉,本穴位于寸口,寸口为脉之大会,候诊脉气之处,故云脉会太渊。凡脉病皆可酌情针灸此穴。
病名。疟疾之重危变证,亦称劳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疟后变症,惟痢最为危急,……其次疟劳,或素有弱症而又患疟,以致旧病更深,或因疟煎熬,日久顿惫,精神衰耗,内热不清,肌肉消削,渐至往来潮热,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曰贲豚。”《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四肢缓纵,不能随意运动。《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者,则缓纵不随。”宜分辨寒热,以疏风通络为治。
经穴名,代号GB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颞颥。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后头部,风池穴直上,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针灸集成》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
病名。多由心与小肠火毒上冲所致。症见初起耳前听会肿起,继之则咽喉肿痛,饮食难咽。《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锁喉疮者,心经毒气小肠邪风发于听会之端,注于悬膺之侧,初生如瘰疠,不能饮食,闭塞难通,渐次肿破化
指引起气机紊乱的九种致病因素。《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其中炅即暑热,劳指过劳。
书名。1卷。金·李杲撰。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向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汤液本草》上卷中。
病证名。出《银海精微》。即瞳神缩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