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2.十全育真汤3.醴泉饮4.一味薯蓣饮5.参麦汤6.珠玉二宝粥7.沃雪汤8.水晶桃9.既济汤10.来复汤11.镇摄汤医方·(二)治阳虚方敦复汤附∶服硫黄法医方·(三)

  • 医学衷中参西录

    书名。又名《衷中参西录》。30卷。张锡纯著。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

猜你喜欢

  • 枪头菜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苍术之别名,详该条。

  • 野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属小儿丹毒之一。丹发赤斑如梅子,遍背腹或两腿上,痛如火烧。治宜泻黄散、凉隔散加减,外用消肿散或水调白及末涂之。

  • 吴复珪

    【生卒】:公元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973年(开宝六年)奉命与刘翰、马志、陈昭遇等编修《开宝新详定本草》二十卷。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又参加编写《太平圣惠方》。990~994年(淳化年间)为太宗

  • 初生脚气

    病证名。小儿新生即见全身水肿,尿量减少,体温低下,吮乳无力,反复呕吐,肢体柔软,终日睡眠,啼声低弱,或生后尚啼,次日起即不啼,此一系列症状,必与母亲脚气同时出现。一般只须改变乳食,如换以牛奶、蛋黄、豆

  • 气中

    ①经外奇穴名。出《医学纲目》。亦称气冲。位于脐下1.5寸,再旁开腹正中线1.5寸处。主治妇人血弱气喘,腹痛肠鸣。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②类中风证之一种。又名中气。多由七情气

  • 唐临照

    【介绍】:参见唐玉书条。

  • 眩运

    病证名。即眩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顾氏医镜》卷十四:“眩运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眩目闭,身转而聋,如立舟车之上。”详眩晕条。

  • 舌质

    又称舌体。舌头的肌肉脉络组织。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诊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但也不能机械看待,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舌质的

  • 藏冷夜啼

    病证名。即新生儿腹痛夜啼,详新生儿腹痛条。

  • 辛凉清气

    是用辛凉(寒)的方剂清解气分热邪的治法。如患者有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大汗出、面目赤色、呼吸气粗、语声重浊、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洪大等,用白虎汤,即属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