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噤

口噤

证名。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可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末擦牙或以郁金藜芦末搐鼻或针人中颊车。”《张氏医通》卷一:“口噤不能开,肝风乘胃故也。……风邪乘虚入其筋则挛,故令口眼斜,牙关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汤。”“痰迷心窍,昏愦,口噤不能言,涤痰汤。”本症可见于中风、痉病、惊厥等疾患。参见中风等条。

猜你喜欢

  • 肺疳

    五疳之一。又名气疳、疳。由于乳食不调,壅热积滞,传伤肺经所致。《小儿药证直诀》:“肺疳,气喘,口鼻生疮。”肺属金,色白,主皮毛,所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白咳嗽,毛发枯焦,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

  • 活人方

    见证治百问条。

  • 子死产门难产

    病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子死而母未亡者,服开骨之药不验,当有死亡之危。……治但救其母,而不必顾其子矣。然死子在产门,塞其下口,有致母死之患。宜用推送

  • 兑发

    兑,通锐。即锐发。《人镜经》:“耳前发脚为兑发。”详锐发条。

  • 太陵

    见大陵条。

  • 脐旁穴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 目黄

    证名。指两眼巩膜泛现黄色。有虚实之辨。《罗氏会约医镜·杂证》:“然目黄亦有虚实之异。实热之黄,以湿热内蓄、郁蒸而成,清其热而黄自退;若虚寒之黄,以元阳日剥,津液消索而然,即无烦热脉症,惟有干涸枯黄,此

  • 肾虚泄

    病名。《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五味子散治五更天明溏泄一次,名肾虚泄。”详肾泄、肾虚五更泄泻条。

  • 经行面部痤疮

    病证名。亦名经前痤疮。指每逢经前面部出现一粒粒突起的小丘疹(粉刺),无色或淡红色,时有痒痛,面部皮肤粗糙的病证。多因肝脾湿热,肝郁化火,或肺热所致。若因喜甜食辛辣,滋腻之品,以致肝热脾湿、上蕴面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