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苦

口苦

指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可见此症。《景岳全书·口舌》:“凡以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此其咎不在心脾,则在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宜分实热虚热论治。

猜你喜欢

  •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

  • 头窍阴

    经穴名。代号GB11。《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下1/

  • 莲肉

    见《本草纲目》。为莲子的处方名,详该条。

  • 上髎

    经穴名。代号BL3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腰骶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大小便不利,下

  • 施淡宁

    【介绍】:见洪炜条。

  • 冷痫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指泛吐痰涎,遇冷即发的病症。《证治要诀·诸嗽门》:“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发,俗谓之冷痫。”见冷涎呕吐条。

  • 牛角藤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咳血

    病证名。多因孕妇肺阴素虚,或感风热之邪,以及情志内伤,肝火上犯于肺,损伤肺络所致。阴虚者,兼见潮热盗汗,咳嗽胸痛,宜养阴清肺止血,用百合固金汤加藕节、焦山栀;风热者,兼见喉痒咳嗽,口干鼻燥,痰中带血,

  • 子呛

    见《大生要旨》卷二。即子嗽。详该条。

  • 翰林医官院使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