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①即支饮,详该条。②即支咳,详该条。
【介绍】:见李世勣条。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临产。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即白疕。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炙甘草、荆芥炭、乌梅炭、炒蒲黄各五分,桃仁十粒。加大枣,水煎服。治产后血崩。若气血衰竭,汗多气促,加人参三至四钱。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蒲黄饮,见该条。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病证名。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痰饮腹胀之症,胸腹满闷,怔忡喘急短息倚肩,呕恶痰涎。或腹中漉漉有声。”多因脾胃传化失职,痰饮不化所致。治宜祛痰化饮为主。胸闷怔忡,宜小半夏汤、二陈汤;
指患者神识不清,两手向空抓物,同时拇指和食指不断捻动,犹如理线之状。系病情危重,邪盛正虚,或元气将脱的表现。《温疫论·补泻兼施》:“证本应下,耽迟失治,或为缓药因循,火邪壅闭,耗气搏血,精神殆尽,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