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多眠

多眠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汤。病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证也。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麻黄汤主之。病人尺寸脉俱沉细,但欲寐者,少阴证也。急作四逆汤,复其阳不可缓也。若状如伤寒,四支沉重,忽忽喜眠,须看上下唇,上唇有疮,虫蚀五脏,下唇有疮,虫蚀下部,当作狐惑治之。”《医学心悟》卷二:“表证多眠者,何也?答曰:表证多眠,是寒邪外束,阳气不舒,必见头痛发热诸证。若直中多眠,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诸证,与表邪自是不同。”参见嗜卧、多寐、多卧、善眠等条。

猜你喜欢

  • 小儿疳眼外障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小儿疳眼,详该条。

  • 穴位压痛诊断法

    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 吴又可

    【介绍】:见吴有性条。

  • 胎前水肿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 水疮

    即水痘,详该条。

  • 热邪

    病因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证。如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吐病证名。又名胃热呕吐。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热吐食化,不恶食。”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或夏秋暑热

  • 王三乐

    【介绍】:明代医家。字存斋。高邮(今属江苏)人。喜读百家之说,尤穷究医理,医名闻于江淮。主张为医者当“仰揆天时,俯察地宜”,重视运气学说,并以之按症处方,治多效。撰《医学至要运气指明》2卷(1614)

  • 无时泪下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目无病故,时常如哀如悲,泣下沾襟……,盖肾水不足,肝气渐弱,液道不固,一也;膏血耗伤,津液不洽,虚火内迫,二也。清冷者其常,间有热而浑者,乃正为邪沴,……。

  • 下针

    即进针。《难经·七十难》:“初下针沉之,至肝肾之部,得气引持之。”见进针条。

  • 大指节横纹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大指节横纹,定位在拇指掌侧指节横纹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