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称。“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语通也”(《方言》)。泛指下颌骨,俗称下巴。又“颔者,口含物之车也。”(《释名》)。故后世把下颌近颊车部称作颐。如发颐即是。
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杂气。指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包括一切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有多种戾气,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见《温疫论》)。
见《江苏药材志》。即荠菜,详该条。
病名。指阵发性连咳不已的咳嗽。《医学真传·咳嗽》:“咳嗽,俗名曰呛,连咳不已,谓之顿呛。顿呛者,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呛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予少腹。大人患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马莳注:“手心主即手厥阴心包络经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即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穴。”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疳湿。详该条。
出《广嗣纪要·择配篇》。五不女之一。即角。详五不女条。
见沈氏经验方条。
【介绍】:见吴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