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病症名。《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癥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腹内,大小便不利所为也。其病腹内有结块强,在两胁间膨膨胀满,遍身肿,所以谓之水癥。”治宜理气逐水。用木香丸等方。参见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目无病故,时常如哀如悲,泣下沾襟……,盖肾水不足,肝气渐弱,液道不固,一也;膏血耗伤,津液不洽,虚火内迫,二也。清冷者其常,间有热而浑者,乃正为邪沴,……。
脏腑相合之一。脾和胃同是消化、吸收和输布饮食物及其精微的主要脏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为脏属阴,其性喜燥恶湿;胃为腑属阳,其性喜润恶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在功能上互相配合,经脉上互相络属,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介绍】:见杨谈条。
病名。出清·不著撰人《外科集要论法》。即调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