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病名。即骶椎和尾骨伤折。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尻骨伤。由跌打、压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压之加剧,行走、坐卧受限,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治宜手法复位,予以固定。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
即手之第二指。
见《广东中草药》。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