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医署

太医署

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以医疗为主,教学次之。唐时,属太常寺。在校师生多达300余人。由太医署令、丞等负责管理。分设医、针、按摩和咒禁等部门,医又分为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科;学习课程在共同学完《脉诀》、《本草》、《明堂》、《素问》等基础后,即分科学习各自的专业;学制分别为七年、五年、三年;考核分别由博士主持月考,太医署令、丞主持季考,太常丞主持年终总考,视其成绩的优劣,予以升、留、退。教师的职称分别为博士、助教、师、工等。太医署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校。宋代改为太医局,仍为医疗与教学兼而有之。金、元、明、清则改为太医院,而且已成为纯属医疗保健的机构。

猜你喜欢

  • 结阴

    古病名。便血之一种。《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夫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

  • 胆邪

    胆病所生的邪气。《难经·十难》:“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

  • 真中风

    病名。见《医经溯洄集·中风辨》。简称真中。系指外中风邪而致的中风病。与类中风之风从内生者不同。《医略十三篇》:“真中风者,真为风邪所中。”症见猝然倒仆,昏不知人,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能言。治疗

  • 疡科选粹

    书名。又名《疡科秘旨》。8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628年。本书系辑录外科各家学说参以作者经验编成。共分111篇,其中包括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及伤科的各类病证,选材颇精,方治多切于实用。本书除一般坊刻

  • 方有执

    【生卒】:1522~?【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

  • 外科钤古方

    见外科钤条。

  • 吴世昌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

  • 震颤法

    指捏持针柄作小幅度快速振摇的一种方法。有促使得气及增强针感的作用。《神应经》:“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

  • 五胆偃月坠翳丸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石决明一两,麝香少许,青鱼胆、鲤鱼胆、青羊胆各七个,牛胆五钱,熊胆一分。为细末,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分,空腹茶水送下。治偃月翳,症见瞳神内上边有白气一弯,隐

  • 内经拾遗方论

    书名。8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