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粘药

小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粘药

药材名称小粘药

别名三叶五香血藤、滑叶藤

来源毛茛小粘药Clematis fasciculiflora Franch.,以根、皮、叶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镇痛消炎。主治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粘药

药材名称小粘药

拼音Xiǎo Zhān Yào

别名三爪金龙、三叶五香血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滑叶藤的根、皮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fasciculifloora Franch.[C.montana Buch.Ham.var.fasciculiflora (Franch.)Bruhl.]

采收和储藏:根或根皮四季可采收,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滑叶藤,藤本。茎枝圆柱形,紫褐色,幼时稍有短柔毛。叶对生,三出复叶;叶柄长约5-15cm;小叶片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2-11cm,宽0.8-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花两性,1-9内与叶簇生,花梗长2-4cm,密生黄褐色绒毛;萼片4,初时近直立,后开展,椭圆状倒卵形,长2-2.5cm,宽0.7-1.5cm,白色,外面密被黄褐色绒毛,内面无毛;花瓣无;雄蕊多数,稍短于萼片,无毛,花药长约5mm;心皮多数。瘦果长卵形,长5-8mm,无毛或稍有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1.5cm。花期12-3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700m的山坡、草丛、松树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西部、四川西部、云南。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主气滞腹胀;风湿骨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肿毒;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沼地马先蒿

    药材名称沼地马先蒿来源玄参科沼地马先蒿Pedicularis palustris L.,以地上部分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利水通淋。主治石淋,膀胱结气,排尿困难,并治疟疾寒热,中风湿痹,妇女带下等

  • 钭叶榕

    药材名称钭叶榕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 gibbosa 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高热

  • 鲤鱼脑

    《中药大辞典》:鲤鱼脑药材名称鲤鱼脑拼音Lǐ Yú Nǎo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脑。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类等,此外,每100克新鲜脑组织含维生素C8.30毫克。

  • 水毛花根

    药材名称水毛花根拼音Shuǐ Máo Huā Gēn别名蒲草根、席草根、茫草、千子草来源莎草科水毛花根Scirpus triangulatus Roxb.,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除新疆外,

  • 独花兰

    药材名称独花兰别名长年兰来源兰科独花兰Changuienia amoena Chien,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湖南、四川。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治咳嗽,痰中带血,热疖疔疮。用法用量

  • 苦楝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楝皮药材名称苦楝皮拼音Kǔ Liàn Pí英文名CORTEX MELIAE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

  • 钮子药

    药材名称钮子药别名生焰兰、观音兰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

  • 土碎补

    药材名称土碎补拼音Tǔ Suì Bǔ别名猴子蕨、水龙骨、细牛肋巴、骨碎补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友水龙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diodes amoena(Wall.ex Hook

  • 山蓼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L.)Hi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西北等地区。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肝气不舒,肝炎,

  • 毛蒌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蒌药材名称毛蒌别名石南藤、石蒌、爬岩香、小毛蒟、绒毛胡椒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 (Benth.) Maxim.,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