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引气

引气

气功术语。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六卷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

猜你喜欢

  • 气冲

    ①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 眼楞

    眼的部位。见《医学纲目》卷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 烂弦风睑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

  • 芎黄丸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川芎、大黄(用无灰酒煮)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水送下。治风热壅盛,头昏目赤,大便艰难。

  • 玉蝴蝶

    见《张聿青医案》。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 卓伯融

    【介绍】:宋代医生。撰《妙济方》一卷,佚。

  • 阴暑

    病名。①《景岳全书》卷十五:“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痠痛

  • 玄胡索

    出《太平圣惠方》。即延胡索,详该条。

  • 小晕药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 凤颈草

    见《本草纲目》。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