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恶热

猜你喜欢

  • 绿菜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石莼之别名,详该条。

  • 骨蒸热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乳食失宜,积滞不化,迁延失治,蕴积成热,或大病之后,余毒未清,消耗阴液,阴液耗伤,虚火亢盛,骨受其灼,则为骨蒸。症见身体消瘦,潮热遇晚而发,盗汗心烦,或腹内有癖块,有

  • 医效郎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 声喝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由狐惑病咽喉腐蚀所致之声音嘶哑。方可选用甘草泻心汤,或外吹冰硼散。参见音嘶、狐惑等条。

  • 开宝重定本草

    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

  • 丹毒发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丹毒发。见该条。

  • 腐根

    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 等分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 红硬舌

    全舌深红或紫红,舌根强硬不语之象。主脏腑实热已极、或因燥火浸淫,或为时疫直中,宜苦寒清热解毒治之。若舌尖能动,舌根胖硬不能言语,此为肝风内动,风痰壅盛,宜清心开窍祛痰,平肝熄风。若舌短硬不能伸出,面色

  • 太医院经历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官阶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