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战慄

战慄

证名。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多因暴感寒邪,或心火热甚,阳气被遏所致。可见于外感热病疟疾、暴受寒冷、饮酒、恐惧时。《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战慄,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慄者寒冷也。或言寒战脾寒者,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慄也。然寒慄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慄愈矣。或平人冒极寒而战慄者,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热内作故也。……或平人极恐而战慄者,由恐为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慄也。又如酒苦性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张氏医通·寒热门》:“若阳虚则但畏寒,阳郁则振寒、战慄,有火无火之分也。亦有暴感寒邪,恶寒脉伏而战慄者,麻黄汤发散之。”参见寒慄、振寒、寒战条。

猜你喜欢

  • 胞生痰核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初生不啼

    病证名。出《全幼心鉴》。又名寤生、梦生、闷脐生、草迷、婴儿哭迟。均属新生儿窒息。多由难产,或寒气内迫,导致小儿气闭,不能啼哭,甚至气绝而闷死。其症轻者,唇口青紫,呼吸微弱;重者,颜面苍白,手足发冷,呼

  • 怡堂散记

    医话著作。2卷,续编1卷。清·许豫和撰于1785年。本书以医话体裁,随笔记录诊治和读书心得,分析古方,辨解药性,并节录一些医家有关论述。全书通俗易懂,对儿科疾病证治尤多阐发。

  • 感冒退热冲剂

    见《中药制剂手册》。大青叶、板蓝根各3公斤,草河车、连翘各1.5公斤。用煮提法提取三次,各煮沸一小时,过滤浓缩至9公斤左右,放冷加入一倍量95%乙醇,搅匀,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加

  • 泻心各半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川黄连、甘草、桑白皮、地骨皮。水煎服。治肺热腹胀,心火刑金者。

  • 督脉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督脉络脉。详该条。

  • 新刻养生食忌

    食疗著作。明·胡文焕纂辑。约成书于1566年。主要阐述食疗禁忌。辑有五谷食忌、五味食忌、五果食忌、五菜食忌、六蓄食忌、诸禽食忌、虫鱼食忌、孕妇食忌、乳母食忌、小儿食忌、逐月食忌。并附录当戒食、诸果有毒

  • 经络学说

    中医术语。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临床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来源于医疗实践。其形成和发展,与针灸、推拿、气功等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学术的理论核心。从文

  • 问耳目

    十问之一。问耳主要了解有无耳鸣、耳聋、耳痛、重听等变化。凡突然耳鸣声大,按之鸣声更大的属实,多因少阳经风火上冲所致;逐渐耳鸣、声响较细,按之减轻或停止的属虚,多因肝肾不足所致。初病突然耳聋多实,可因少

  • 弱刺激

    指较小量的针灸刺激。针刺,用细短针具,低频率,小幅度,短时间地捻转提插,使患者获得微弱针感者为弱刺激。灸治,则以小炷,少壮或短时间熏灸为弱刺激。适用于体质较弱,耐受性较差,或情绪紧张,易于晕针晕灸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