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心毒

手心毒

病证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痈穿边天蛇穿埂天蛇等,名目繁多。因异物刺伤、染毒或心与心包络二经火毒炽盛所致。其证以掌心红肿高突,疼痛剧烈,昼夜无间为主,并伴有发热,食少,心烦,全身不适。治宜定痛解毒消肿,内服定痛消毒饮银花解毒汤外治:初宜隔蒜灸;或贴生附子片;或生附子煎水浸泡;或白盐、花椒粉各等份醋和外敷;或桑叶捣烂外敷;或仙人掌根磨米醋煖涂;或藜芦煎醋熏洗。若脓成即切开引流,脓尽去腐生肌,可按溃疡治疗。相当于手掌部感染的统称。

猜你喜欢

  • 宣通水道

    开肺气而利水湿的方法。适用于咳嗽气喘而兼有水肿者。患者浮肿在上半身和面部严重,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脉浮滑。可用麻黄、苏叶、浮萍、茯苓皮、杏仁、桑白皮等药。

  • 凉藤

    见《陆川本草》。为山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头角

    人体部位名。亦称额角。指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

  • 口形六态

    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①张(口开不闭),主病虚。②噤(口闭不开),主病实。③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④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⑤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

  • 土石莲子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 胞络

    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②胞,作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

  • 三部九候

    古代脉诊方法之一。①全身遍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如果那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的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

  • 凶风

    八风之一。指从东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 肺热病

    指肺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 阳缩不伸

    指男子阴茎内缩之证。见《得心集医案·痿证门》。即茎缩,属阴缩范畴。详阴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