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咽喉肿起,闭阻疼痛,汤水难咽,呼吸不利,甚则呼吸迫促欲毙者。多由痰火邪毒炽盛,上炎于喉所致。《幼幼集成》卷四:“咽中结核,不通水谷,危困欲死。用百草霜以蜜和为丸。”参见喉闭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胡枝子根之别名,详该条。
大便的别称。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侍医。受朱的指示,从古代方书中选择有效方剂,编成《医方选要》、《外科集验方》二书,并刻版印行
见证治百问条。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四川人。曾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处以改进中医,著有《伤寒质难》。
见痘疹专门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为瘰疬坚硬,形如荔枝状者。参见瘰疬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鹿角胶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八角茴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