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杉材

杉材

药材名称杉材

拼音Shān Cái

别名杉材木

出处杉材始载于《别录》。

1.《本草图经》云:“杉材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刺针。”2.《本草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也,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今处处有之。”3.《纲目》曰:“杉木叶硬,微扁如刺,结实如枫实,江南人以惊蛰前后,取枝插种。”以上所述特征与杉科植物杉木相同。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心材及树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2.5-3m。幼树树冠尖塔形,大树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平展,小枝近对生或轮生。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条状披针形,革质,微弯,坚硬,长2-6cm,边缘有细齿,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圆锥状,簇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或2-4个集生枝顶,卵圆形,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珠鳞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长2.5-5m,径3-4cm,苞鳞三角状宽卵形,宿存。种子长卵形,扁平,长6-8mm,宽约5mm,暗褐色,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

生境分部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

栽培1.生物学特性杉木是亚热带植物,喜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忌盐碱地。土壤瘠薄、干旱的地方生长不良。

2.栽培技术 用育苗移栽和插条繁殖。育苗移栽:杉木多在2月前后播种,播前种子经过水选和消毒,多采用高畦育苗,畦宽100-120cm,高20-30cm,条播或撒播,开1cm深沟,沟距20cm,沟宽2-3cm,播种后覆土0.5-1cm,畦面盖草,每1hm2播种量45-105kg。翌年2月起苗移栽,挖深30m、直径30-40cm的穴,每穴1株,随起随栽。插条繁殖:宜选茁壮、挺直、顶芽饱满、无病虫为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条,截成50cm的节段,切口成马耳形,用植树钻钻穴深30-35cm,插入枝条,截面应朝向山坡上方,人士深应大于穗长的一半以上,插条时间以“春分”前后较宜。

3.田间管理 育苗床应在种于发芽后及时揭去盖草,松土除草,幼苗期多施氮磷肥,中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停施氮肥,苗高5-6cm时开始间苗,每1hm2留苗150-250株。移栽和扦插成活后,应中耕除草,修剪萌蘖,追施土杂肥。

4.病虫害防治 杉苗猝倒病,防治方法同马尾松猝倒病。病虫害防治 松苗猝倒病,苗床可用多菌灵消毒,或淋洒敌克松,出苗后每隔7-10天喷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虫害有油松毛虫为害,幼虫可冬季捕杀,也可采用白僵菌和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成分木材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柏木醇(cedrol)等。

性味辛;性微温

归经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辟恶除秽;除湿散毒;降逆气;活血止痛。主脚气肿满;奔豚;霍乱;心腹胀痛;风湿毒疮;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不可久服和过量。虚人禁服。

1.《本草从新》:“稍挟虚者忌用。”2.《本草汇纂》:“久服及过服令人泄泻。”

复方杉从“彡”(shan)声。《说文》云:“彡, 毛饰画文也。”杉叶纤细而平行,若羽状,以“彡”名之,取义于象形。檆,徐锴系传:“即今杉字。”省作“煔”。陆德明《尔雅音义》云:“煔字或作杉,所咸反,郭音芟,又音纤。”沙为杉之音转。檠者擎也,因其树冠高而得名。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尔雅》云:‘柀(音彼),煔(与杉同)。’郭璞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又人家常作桶板,甚耐水。”2.《日华子》:“须是油杉及臭者良。”3.《纲目》:“出倭国者谓之倭木,并不及蜀、黔诸峒所产者尤良。其木有赤、白二种:赤杉实而多油,白杉虚而干燥。有斑纹如雉者,谓之野鸡斑,作棺尤贵。其木不生白蚁,烧灰最发火药。”4.《三农纪》:“杉,《图经》云:叶萃干直,青耸轩昂,叶扁排,生有刺状若凤尾,四时不凋,临冬更茂。夏月结实,果如小桃。开花白者材虚,赤者材实。质轻膏润,理起罗纹,人土不坏,可远虫甲。作盂,夏中盛食不败,《尔雅翼》云:柀,煔。《通志》云:檠。象其叶,故为杉;象其材,故为檠。临霜不凋,岁寒不变,伐而复生,剪而又茂,不荣不枯,品为木中高士。植艺:土肥处易长,忌水浸。荒芜山坡岭,先种芝麻二季,来岁芒种时用尖撅一把椿穴,勿翻转原土,将杉旁生嫩苗分采插下,筑实,离三五尺成行,排密则易生。每年耘锄,勿杂他木。或种麦、粱、稷以当耘锄,高三五尺则止耘。禁牛马践踏,易茂。白露时收杉球,晒,盛蒲篮中,令球干,打落子。子如前米状而微小。择黄壤土锄起,以草、叶铺面,火焚之再三,然后作畦,将子匀撒畦上,以细土薄粪掩之,频洒水,苗生,临冬作篷,以辟霜寒,至来年春暖时去之。畦中褥草净,至冬又盖,苗至三尺许,芒种后白露前移植。畦边生及独根者难长,须得畦中多根者易茂。成林伐而又生,萌蘖,分萌蘖旁枝而复插之,转易无穷。”5.《植物名实图考》:“杉,《别录》中品。《尔雅》柀,煔。《疏》:俗作杉。结实如枫球而小,色绿有油,杉可入药。胡杉性辛,不宜作榇。又沙木亦其类,有赤心者,《本草拾遗》谓之丹桎木。雩娄农曰:按《志》皆曰杉,而土语则曰沙,疑俚音之转也。阅《岭外代答》,知杉与沙为一类而异物。《南城县志》谓杉有数种,有自麻姑山来者,持山僧所折杉枝,似榧似松,叶细润而披拂。余始识杉与沙果有异,然江湘率皆沙也。”

备注论杉材之功皆取其芬芳、升降之性 :1.缪希雍:“(杉材)味芬芳,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经。《本经》主疗漆疮及苏恭疗脚气肿满者,皆以外治取其芬芳,能解漆气之秽恶。辛温能散湿毒之冲逆也。苏恭又云,服之治心腹胀痛,去恶气。《日华子》云治霍乱上气,无非假其下气散邪,辛温开发之功耳。”(《本草经疏》)2.倪朱谟:“(杉木)味辛温直达,开发升窜之性,若毒疮,若脚气,若胀满,若奔豚,四者皆属五气壅逆,不升不降之故。此药气味芬芳,能下逆气,散毒邪,有开达内出之功,大能发扬火郁,疏申肝令,独擅其长者矣。”(《本草汇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沙草

    药材名称金沙草拼音Jīn Shā Cǎo别名牛吊西、曲须、扫把藤、斑鸠窝、须须药、软筋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小叶海金沙的全草及孢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godium microphyllu

  • 紫丁香

    药材名称紫丁香拼音Zǐ Dīnɡ Xiānɡ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叶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ringa oblata Lindl.[S.vulgar

  • 竹叶兰

    《中药大辞典》:竹叶兰药材名称竹叶兰拼音Zhú Yè Lán别名黄竹参(《贵州药植目录》),竹叶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鸭跖草种植物紫背鹿衔

  • 甘松

    《中国药典》:甘松药材名称甘松拼音Gān Sōnɡ英文名RADIX ET RHIZOMA NARDOSTACHYOS别名甘松香来源本品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

  • 云南铁丝莲

    药材名称云南铁丝莲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辣木通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云南铁线莲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切细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

  • 野扁豆

    《中药大辞典》:野扁豆药材名称野扁豆拼音Yě Biǎn Dòu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豆科植物毛野扁豆的全草或种子。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全体绿色带灰白色,各部有锈色腺点。茎稍呈棱状。3出

  • 大一面锣

    《中药大辞典》:大一面锣药材名称大一面锣拼音Dà Yī Miàn Luó别名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

  • 《中药大辞典》:铅药材名称铅拼音Qiān别名黑铅(《范子计然》),青金(《说文》),乌锡(孟诜《必效方》,黑锡(《本草拾遗》),铅精、水锡、素金、黑金(《石药尔雅》),水中金(《纲目》),青铅(《要药

  • 剑叶紫金牛

    药材名称剑叶紫金牛拼音Jiàn Yè Zǐ Jīn Niú别名开喉箭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剑叶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ensifolia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破碗掌脚树

    药材名称破碗掌脚树拼音Pò Wǎn Zhǎnɡ Jiǎo Shù别名野广石榴、炸腰果、老扫叶、水多尼、大号蒲淡、蓝屿野牡丹、老鼠丁根、翁登木、乌提子、山甜娘、酒瓶果、催生药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