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喉内四围红肿,或于腣中左,或于腣中右,单起一片,亦有白膜,黄膜屈曲相缠,缠上者轻,缠下者重。”参见缠喉风。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承浆痈、虎须毒、虎髭毒。指生于地角(下颌)上的痈。由胃经积热所致。治宜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消之。余证治参外痈条。
①《审视瑶函》卷六方。熊胆汁、鲭鱼胆汁、鲤鱼胆汁、猪胆汁、羊胆汁、蜂蜜各等分。共入银铫中,微火熬膏,出火毒,每用少许点眼。治火热赤眼,流泪烂弦,怕热羞明,或痛或痒。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
指正气虚兼寒(多以内寒为主)的证候。主要表现为面黄少华、食欲不振、口泛清涎、形寒怕冷、脘腹胀痛、得热则舒、妇女带下清稀、腰背痠重、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沉迟缓弱。治当以温阳补虚为主。
经穴名。代号SP14。出《针灸甲乙经》,原作腹屈,一名腹结。《备急千金要方》后腹结均作正名。别名肠窟,肠屈,阳窟,肠结。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脐下1.3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另说“在大横下三分
【介绍】:明代医生。字汝瞻。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因母病购买了许多医书研读,并与各方名医讨论,遂精通医术。著有《医经大旨》(存),《药性准绳》、《明医会要》、《诊脉家宝》等书,多佚。
见针灸全生条。
解剖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眼胞、睑、胞睑、睑胞、睥、目胞、睑皮、眼皮。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为眼的最外部分,分上睑、下睑。《银海精微》卷上:“胞者,上胞也。睑者,下睑也”。故称上胞、下睑。眼睑能
【介绍】:见李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