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桧叶

桧叶

《中药大辞典》:桧叶

药材名称桧叶

拼音Guì Yè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柏科植物圆柏

原形态圆柏(《尔雅翼》),又名:栝(《禹贡》),桧(《诗经》),刺柏(《本草汇言》),红心柏、真珠柏。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15~20米,胸径40~60厘米;树皮幼时赤褐色,成片状剥落,老时灰褐色,浅纵裂,成狭条脱落;枝条圆形,红褐色(幼时绿色)。叶有两种,在幼树或嫩枝上的为针形,对生或3叶轮生,长7~9毫米,基部下延,先端尖锐,上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下面绿色,有明显棱脊;在老树上的叶交互迭生,菱状卵形,呈鳞状叶,先端钝,紧贴,或两种叶同存。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椭圆形,淡黄色,长2~3毫米,雌花序圆形,长1.5毫米,雌雄花序均着生于有鳞状叶的枝端。球果浆果状,近圆形,长6~8毫米,淡褐色,被白粉,有种子2~5。种子有3棱,卵形,长约3毫米。花期4月。果期次年9~10月。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叶含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芹菜素、扁柏双黄酮甲醚。根、枝含挥发油、树脂。果实含亦霉素样物质。种子含脂肪油和甾醇。

药理作用取桧树干碾碎之粉加水蒸馏工小时,得强烈香味之蒸馏液。在试管中3%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5%可抑制红色表皮癣菌、黄癣菌蒙古变种;10%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及申克氏孢子丝菌全无抑制作用。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肿毒初起。

①《福建民间草药》:"杀虫除秽,散结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

②《福建中草药》:"祛风散寒,活血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5~7钱。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烧烟熏。

复方①治风寒感冒: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湿痛:鲜桧小枝或叶,煎汤熏洗痛处。(福建中草药》)

③治荨麻疹:桧叶,卷在粗纸中,用火烧之,取其烟气遍熏身体。(《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初起硬结肿毒:鲜桧叶适量,加红糖捣烂,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桧叶

药材名称桧叶

拼音Guì Yè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chinensis (L.) Ant.[Juiperus chinensi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20m,胸围达3.5m。树皮深灰色,纵裂,成长条片;幼树枝条斜上伸展,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下部大枝近平展,树冠广圆形。叶二型:鳞叶及刺叶;生鳞叶的小枝近四棱形,径1-1.2mm,鳞叶先端钝尖,背面近中部有椭圆形微凹的腺体;刺叶3叶交叉轮生,长6-12mm,上面微凹,有2条白粉带。雌雄异珠,稀同株;雄球花黄色,椭圆形,长2.5-3.5mm。球果翌年成熟,近圆形,径6-8mm,熟时暗褐色,被白粉。种子2-4,卵圆形,扁,先端钝,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中性土、钙质土及微酸性土壤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长江流域至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生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叶二型,即刺状叶及鳞叶,生于不同枝上,鳞叶3叶轮生,直伸而紧密,近披针形,先端渐尖,长2.5-5mm;刺叶3叶交互轮生,斜展,疏松,披针形,长6-12mm。气微香,味微涩。

化学成分叶含穗花杉双典酮(amentoflavone),扁柏双黄酮( hinokifavone),芹菜素( apigenin),扁柏双黄酮甲醚(monomethyl ether of hinokiflavone)。种子含脂肪油及甾醇。

药理作用取桧树干碾碎之粉加水蒸馏 l小时,得强烈香味之蒸馏液。在试管中3%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5%可抑制红色表皮癣菌、黄癣菌蒙古变种;10%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及申克氏孢子丝菌全无抑制作用。

性味辛;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阴疽肿毒初起;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烧烟熏。

复方①治风寒感冒: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关节风湿痛:鲜桧小枝或叶,煎汤熏洗痛处。(《福建中草药》)③治荨麻疹:桧叶,卷在粗纸中,用火烧之,取其烟气遍熏身体。(《福建民间草药》)④治初起硬结肿毒:鲜桧叶适量,加红糖捣烂,敷贴。(《福建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杀虫除秽,散结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

2.《福建中草药》:祛风散寒,活血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桑芽茶

    药材名称桑芽茶拼音Sānɡ Yá Chá来源槭树科茶条槭Acer theiferum Fang,以幼芽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主治风热头胀。用

  • 母猪草

    药材名称母猪草拼音Mǔ Zhū Cǎo别名山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耳状人字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hocarpum auriculatum(Franch.)W.T.Wang et H

  • 蛇莓根

    《中药大辞典》:蛇莓根药材名称蛇莓根拼音Shé Méi Gēn别名三皮风根(《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内

  • 金盏菊根

    药材名称金盏菊根拼音Jīn Zhǎn Jú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endula officinalis L.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期采挖。割去地上部分,烘干

  • 枫树

    药材名称枫树拼音Fēnɡ Shù别名枫香树、大叶枫、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以根、叶、果实(见“路路通”)及树脂(

  • 无患子中仁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中仁药材名称无患子中仁拼音Wú Huàn Zǐ Zhōnɡ Ré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患子

  • 鮠鱼

    《中药大辞典》:鮠鱼药材名称鮠鱼拼音Wéi Yú别名魾、鳠(《尔雅》),魤(《本草拾遗》),懒鱼(《本草图经》),蛔鱼、蜾鱼(《纲目》),白戟鱼(姚可成《食物本草》),阔口鱼(《本

  • 豇豆根

    《中药大辞典》:豇豆根药材名称豇豆根拼音Jiānɡ Dòu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①《滇南本草》:"

  • 红麸杨

    药材名称红麸杨拼音Hónɡ Fū Yánɡ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

  • 蔓斑鸠菊

    药材名称蔓斑鸠菊别名白狗称来源菊科蔓斑鸠菊Vernonia scandens 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性味苦、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止痛。风湿骨痛,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痛,肠炎腹痛,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