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下痢名曰子痢。”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学纲目》卷三十五。即缩儿胎。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眼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肘后备急方》卷五:“恶肉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亦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本病似包括疣赘及疤痕疙瘩等。②即腐肉。《外科理
由于先天性畸形,尿门无孔,以致婴儿出生后小便不通,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即无比薯蓣丸,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全生集》卷二。即脱疽。见该条。
病名。出《景岳全书·妇人规》。阴部下脱之物如蘑菇状,称为阴菌。即阴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