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惊风入肺而兼抽搐者。出《小儿药证直诀》。详惊涎入肺条。
病证名。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卷上:“妊娠脐下冷痛,腹胀虚疼,小便频数,大便虚滑,皆食生冷所致,小建中加炮姜、木香,不应更加茴香、良姜。”
切诊内容之一。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的皮肤,称尺肤。诊察这部分皮肤的缓急、滑涩、寒热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灵枢·论疾诊尺》:“审其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
病证名。《医林绳墨·泄泻》:“肠泻则疼,或腹痛肠鸣,痛一阵而泻一阵也。此由脾气不利,阴寒留滞。宜以升提其气,又兼温而养之。”参见泄泻、脾泻条。
证名。指咳唾脓血。《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多由邪火血热凝滞伤肺所致。本症可见于肺脓肿、支气
古病名。又名心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心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发热,不能起,或但偃卧不可倾侧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阳明火毒蕴积,痰毒上冲所致。症见两腮下红肿生核,初在一边,渐延及两腮,并肿溃透入口内者。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散结。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芷、桔梗、乳香、没药等。外吹冰片散。
内丹和外丹的合称。各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八卷。由于小儿脾胃娇嫩,饮食生冷粘滞食物,困阻脾胃,不能消化,因而胶滞其间与血气相搏而成。症见乳食减少,腹内结块不散,日渐长大,坚固不移,并有胁下刺痛,恶心呕逆等。体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