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
即下法。详该条。
即下法。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炒芍药一钱(后下)。为粗末,水煎服。治亡阳,汗不得出,头眩身慄。
治法之一。即从治,或称反治。《素问·标本病传论》:“有从取而得者。”参从治、反治条。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①指疫病。见《肘后备急方》卷二。亦名疫疠、天行、时行、时疫。《医学入门·疫疠》:“疫疠如有鬼厉相似,故曰疫疠,又曰时气。”详疫疠、时疫、天行等条。②病邪名。指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的病邪。《全生集·时
【生卒】:十六世纪中叶【介绍】:明代医家。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先学儒,后又随父学医及经络之学,并把沈承之(子禄)所编关于经络的书稿续编成《经络全书》。
经脉表里相合之名。出《灵枢·经别》。指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相合而言。
病名。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即疫痢。详该条。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凡人脏腑不足,精虚而邪气乘之,则精散,故视一物为两也。”即视歧,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地龙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针灸聚英》。即进针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