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见《本草纲目》。为草木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治见疗疮条。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
古时的绝育方法。《张氏医通》卷十:“断子法用酒麹一升,无灰酒五升,煮至二升半,滤去滓,分三服,经候至前一日,晚进一服,次早五更一服,天明二服,月经即行,终身无妊矣。”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
见诊家直诀条。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