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紫金丸第二方,见紫金丸条。
【介绍】:北宋医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曾注解《圣济经》。
【介绍】:见陈治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若头部出现症状时,可先在项部的足太阳膀胱取穴治疗。《灵枢·寒热病》:“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
指津血虚少。《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王冰注:“肾主水,以生化津液,今肾气不化,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抄辑有《奇方类编》2卷(17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