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渊腋

渊腋

经穴名。代号GB22。出《灵枢·经脉》。别名泉液。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腹臂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胁满痛,瘰疬,肩臂痛;以及肋间神经痛,腋窝淋巴结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声嘶嗽

    病证名。指咳嗽而声音嘶哑者。多因血热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声嘶嗽、咳嗽而声嘶者,乃血分受热故也。”治用“蛤粉、青黛,蜜调服之。”参见咳嗽、哑嗽、劳咳、久咳条。

  • 孙真人铭

    养生铭文。唐·孙思邈著。《遵生八笺》:“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玄寝鸣云鼓,晨兴嗽玉津。妖神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

  • 久痢

    指痢疾久延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多因痢症久延,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症见大便常带粘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丹溪心法·痢》:“下痢久不止,

  • 合架风

    病名。为牙龈病之不能张口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所致。《重楼玉钥》卷上:“此症生在上下牙床两根头勾合之处。起一红核肿痛,牙关紧闭,不能开口。”治宜以刀针刺破红肿处,外吹冰硼散。内服清胃散、黄连解毒汤、五味

  • 二十六号豫象方

    《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刘寄奴、荆芥、红花、茜草、牡丹皮、赤芍药各一钱,乌药五钱,香附三分,蒺藜八分。水煎服。治蛔结痧,痧毒入胃则吐蛔,或蛔结大肠则腹痛,不大便,或蛔从大便而出。

  • 小儿好睡

    证名,见《明医杂著》。小儿脾胃嫩弱,消化机能不强,喂养不当,容易导致消化失常,湿阻中焦,升降不利,或乳食停滞而成此证。治宜健脾化湿为主,用六君子汤。有乳食滞的,兼以消食导滞,如山楂、神曲、麦芽之类;若

  • 广嗣五种备要

    丛书。清·王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 痈疽神妙灸经

    见痈疽神秘灸经条。

  • 浪脐生

    《张氏医通》卷十:“儿出胞时,头必转向产门,自然正产。若无力转运,脚踏胞衣,脐肠先出,谓浪脐生。急令稳婆清理推入,稍俟气平,乘势就其脚下,不可推转久延。久则脐肠复下,复难收拾矣。”类似于臀足位分娩,脐

  • 嗌燥

    病证名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咽嗌干燥之谓。常由虚实二因所致。因于虚者,多由肺肾阴虚,咽嗌失养所致。治宜滋养肺肾之阴。可选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火炽,薰灼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