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窍
尿道外口。
尿道外口。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丸,见该条。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涌泉疽焮肿有痒感者。
【介绍】:见王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僧人。一作昙峦,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撰有《调气治疗方》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均佚。
即醋心。《齐民要术·作酢法》:“酢,今醋也。”详醋心、吐酸条。
病名。又名稻谷哽。《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谷贼者,禾里有短穗而强涩者是也,误作米而人食之,则令喉里肿结不通。今风热气在于喉间,与血气相搏,则生肿结,如食谷贼者也,故谓之喉中生谷贼,不急治,亦能杀人。”
病名。指喉痹之因于酒毒者。多由痰湿之体,伤于酒毒,湿热酒毒之邪薰蒸心脾,致痰湿热毒壅塞咽喉。《焦氏喉科枕秘》:“此症上焦心脾二经之火,因酒伤而起。形如鸡卵,其色鲜红,其光如镜,壅塞喉中,发热恶寒,头痛
【介绍】:清代医生。字梦琴。江苏吴江人。出身世医之家,曾将所治疾病撮要为十册,但未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