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温病条辨》卷一。即时毒。见该条。
①病名。出《灵枢·痈疽》。疮面浅而大者为痈,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灵枢·玉版》:“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②形容疮疡之大者。如《诸病源候论》
综合性医书。5卷。清邹承禧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卷1妇儿例,卷2真字例,卷3风暑例,卷4古人转手例,卷5考订药味机窍、新方药窍等内容。作者撰写此书,参阅医籍文献不下数百种,并附张仲景、叶天士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主里证。有寒热之别,苔灰白而滑润,为三阴寒证,宜温阳散寒;苔灰黄而干燥,为里热实证,宜攻下泄热。
汉代官吏。为护乌桓校尉。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病重时取刀自刺。训闻有病者,以医药治疗之,愈者甚众。
书名。系张俊义、缪召予等参考日本延命山针灸专门学院及东京针灸医学研究所编的讲义编译而成。共六册。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消毒学、经穴学、孔穴学、针治学、灸治学、病理学等。本书是用现代医学整理针灸的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指小儿五脏气机轻清灵活,患病后若病邪能够及时除去,则易趋康复。《景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方法名。即喉科擒拿法。见擒拿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