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版)。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出《诗经》。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八痢之一。又名瀼痢。为突然暴冷而致的痢疾。其特征为小腹胀痛,赤白胨下等。治宜散寒止痢。用芍药汤加减。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I2。出《灵枢·本输》。别名间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荥(水)穴。位于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前凹陷处,当赤白肉际,微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的指背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动、静脉的指背及指
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
小儿脏腑生理特点之一。《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藏六府,成而未全。”《幼科类萃·小儿初生总论》:“惟小儿脏腑娇嫩,血气懦弱,肌体不密,精神未备。”《小儿病原方论》:“小儿一周之内,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卒死》。指在睡梦中突然死去,系五绝之一。参见五绝条。
病证名。指疟疾而见四肢厥冷者。《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厥疟总由气血亏虚,调理失宜,或因寒而厚衣重被,至发热不去,过伤于暖;或因热而单衣露体,虽过时犹然,至又感寒,遂成厥疟。治当分别寒热,不得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