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疔毒草

疔毒草

《中药大辞典》:疔毒草

药材名称疔毒草

拼音Dīnɡ Dú Cǎo

别名亚尔母堂(藏名)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裂叶堇菜全株。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粗短,生数条黄白色较粗的须状根。叶簇生,具长柄;叶片圆肾形,掌状3~5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终裂片线形。花淡紫堇色;萼片5,宿存,覆瓦状排裂;花瓣5,多不等大,最下者常大而有距。蒴果成熟后裂成3瓣。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草地及固定沙丘向阳处。分布东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寒。"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①《吉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痈肿。治无名肿毒,疮疖。"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治痈疮疗毒,淋浊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各种疮毒、疖肿:鲜疔毒草适量,白矾少许,共捣如泥,敷患处。

②治麻疹热毒:疔毒草三钱,金银花三钱。水煎,日服二次。

③治无名肿毒:鲜疔毒草捣汁,每次一酒杯,日服二次。(①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④治白带:裂叶堇菜仙鹤草龙葵炖肉吃。(《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疔毒草

药材名称疔毒草

拼音Dīnɡ Dú Cǎo

英文名Philippine Violet Herb,Mamyflower Gueldenstaedtid Herb

出处1.出自《本经逢原》。

2.《纲目》: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

3.《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特裂叶堇菜的全草或根、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dissecta Lede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度变化大,花期高3-17cm,果期高4-34cm。根茎垂直,缩短,生数条黄白色较粗的须状根。叶基生:叶柄长度,毛被物等常因植株个体不同变化较大,长1.5-24cm;托叶披针形,约2/3以上与叶柄合生,边缘疏生细齿。叶片圆形、肾形或宽卵形,长1.2-9cm,宽1.5-10cm,通常掌状3全裂,稀5全裂,两侧裂片具短柄,常2裂,中裂片3深裂,裂片线形,长圆形或狭卵状披针形,最终裂片全缘。花较大,淡紫色至紫堇色;花梗通常与叶等长或稍超出于叶,无毛,果期通常比叶短;在花梗中部以下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狭膜质,具3脉,基部附属物短;花瓣5,不等大;距明显,圆筒形;花柱棍棒状,柱头前方具短喙,喙端具明显的柱头孔。蒴果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尖,果皮坚硬,无毛。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丛及田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浙江、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平后,叶基生,叶片掌状3-5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裂片线形。花淡棕紫色。气微,味微苦。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紫花地丁在试管内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其醇提物31mg/ml,对钩端螺旋体即有作用,而水煎剂62mg/ml才有效(直接镜检法和试管培养法)。抑菌作用100%煎剂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乙型、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菌)作用。1:4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亦有抑制作用。本品醇和水提物(浓度分别为31mg/ml和62m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2.紫花地丁尚有清热、消肿、消炎等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洗去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心;胆;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疔疮肿毒;麻疹热毒;肺炎;胸膜炎;淋浊;白带;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地丁,有紫花白花两种。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其花紫者茎白,白者茎紫,故可通治疔肿,或云随疔肿之色而用之。但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2.《要药分剂》:紫花地丁,3.《纲目》:止疗外科症,但古人每用治黄疸、喉痹,取其泻湿除热之功也;大方家亦不可轻弃。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4.《本草正义》: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濒湖《纲目》称其苦辛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然辛凉散肿,长于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欣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

5.《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

6.《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7.《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

8.《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目亦肿痛,麦粒肿,疔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9.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芒萁骨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药材名称芒萁骨拼音Mánɡ Qí Gǔ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

  • 吉笼草

    药材名称吉笼草拼音Jí Lónɡ Cǎo别名鱼香菜、木姜花来源唇形科吉笼草Elsholtzia communis (Coll. et Hemsl.)Diels,以叶入药。生境分部贵

  • 蒲桃壳

    《中药大辞典》:蒲桃壳药材名称蒲桃壳拼音Pú Táo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拂金娘科植物蒲桃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成四片,去核,晒干。原形态蒲桃(《罗浮志

  • 扁蒲扇

    药材名称扁蒲扇拼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东

  • 樟脑

    《全国中草药汇编》:樟脑药材名称樟脑拼音Zhānɡ Nǎo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以根、枝、叶及废材经蒸馏所得的颗粒状结晶。除春分至立夏期间含

  • 树乌蝇羽

    药材名称树乌蝇羽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来源大戟科树乌蝇羽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温、微涩,凉。功

  • 柳兰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柳兰叶风毛菊拼音Liǔ Lán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Willowweedleaf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菜

  • 刺苞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果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str

  • 滇南鸟足兰

    药材名称滇南鸟足兰别名对对参、小鸡腿来源兰科滇南鸟足兰Satyrium henryi Schlech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壮腰益肾,养血安神。主治肾虚腰痛,慢性肾炎,面足

  • 榆皮涎

    药材名称榆皮涎拼音Yú Pí Xián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割破茎皮,收集流出的涎汁。原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