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疡科证治准绳

猜你喜欢

  • 明堂图

    为绘有人体经脉经穴的图象或挂图。此类图象,在唐代以前已有多种流传,均佚。现存近代的明堂图有题为元·滑寿撰,明·吴昆校,清·魏玉麟重刻的一种,共4幅木板刻印挂图。

  • 麻疹备要方论

    书名。1卷。清·吴砚丞撰。刊于1853年。书中简要地介绍了麻疹的病原、脉症、各种兼证、禁忌以及备用诸方等。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风热犯肺

    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兼见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重症可见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治宜疏风泄热,辛凉解表。

  • 临睡前服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 胞浆水

    即羊水。详该条。

  • 红尖黑根舌

    舌尖红色,舌根黑苔。为心肾火炽,或实热灼伤阴分,可见于急性流行性发热病。急宜苦寒泻下存阴(见《伤寒舌鉴》)。

  • 钩藤钩子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钩藤。详该条。

  • 阳痫

    病名。①指兼见阳症为主的痫症。《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热,瘛疭,惊啼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痫源流》:“阳痫必由痰热客心胃,闻惊而作,甚则不闻惊亦作。宜用寒凉药。”方宜妙

  • 脉风

    同疠风。因风邪侵犯血脉,留而不去,蕴酿而成,故称。《素问·脉要精微论》:“脉风成为疠。”参见疠风条。

  • 伤寒论本义

    书名。18卷。卷首、卷末各1卷。清·魏荔彤撰于1724年。魏氏注解《伤寒论》,除前有总论外,对六经病、瘥后劳复、霍乱等篇,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以及作者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