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豆

白豆

药材名称白豆

拼音Bái Dòu

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

出处《孙真入食忌》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种子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两侧小叶斜卵形,先端短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柄;花间通常有垫状腺体;萼钟形,浅绿色,萼齿披针形,上面2萼齿常合生;花瓣大大地伸出萼外;雄蕊2束。荚果长7~15厘米,种子颜色不一。花期7~8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部我国各省都有栽培。

性味甘咸,平。

①《孙寡人食忌》:"味咸。"

②《嘉佑本草》:"平,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肾经。

①《本草蒙筌》:"走肾经。"

②《本草求真》:"入肠、胃、肾。"

功能主治调中益气,健脾益肾。

①《孙真人食忌》:"肾病宜食。"

②孟诜:"补五脏,调中,助十二经脉。"

③《日华子本草》:"豆,暖肠胃。叶,利五脏,下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毛嘴签

    药材名称毛嘴签别名烧伤藤、节节藤来源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烧烫伤:鲜

  • 桐根

    药材名称桐根拼音Tó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桐皮"条。性味《河南中草药手册》:"

  • 梨木皮

    《中药大辞典》:梨木皮药材名称梨木皮拼音Lí Mù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皮。功能主治《纲目》:"解伤寒时气。"复方

  • 樟梨

    药材名称樟梨拼音Zhānɡ Lí别名油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鳄梨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sea americana Mill.采收和储藏:嫁接树3-4年后便可结果,实生树要5~6年结果,

  • 天浆壳

    《中药大辞典》:天浆壳药材名称天浆壳拼音Tiān Jiānɡ Ké别名天将壳(《饮片新参》),萝藦荚(《药材学》)。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壳

  •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拼音Xuě Yú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

  • 水鳖

    药材名称水鳖拼音Shuǐ 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出处水鳖之名始载于《庚辛五册》(据《纲目》)。1.《野菜赞》云:“油灼灼,苹类,圆大一缺,背点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

  • 南蛇竻苗

    药材名称南蛇竻苗拼音Nán Shé Lè Miáo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气》来源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苗,夏、秋季采。性味《陆川本草》:"苦,寒。"

  • 肿柄菊叶

    药材名称肿柄菊叶拼音Zhǒnɡ Bǐnɡ J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肿柄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thonia diuersifolia (Hemsl.) A.Gray.采收和储藏:春、

  • 牛蒡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蒡药材名称牛蒡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根。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用。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