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元下虚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即益母草,详该条。
①两手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部位。李潆《身经通考》:“歧骨前为虎口。”②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手背拇、食指之间,合谷穴前赤白肉际。主治烦热,头痛,眩晕,心痛,失眠,盗汗,牙痛,扁桃体炎,肩胛,手背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下肢及腹部而抵达胸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病名。见《喉科秘诀》卷下。即大水风。详该条。
【介绍】:见殷仲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糯米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医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精医,治病不问贫富。
病名。小舌,悬壅垂之俗称。小舌肿痛即悬壅垂肿痛,参见悬旗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