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律之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参见六律条。
(láo醪),浊酒,醪酒即由五谷酿成,未经蒸馏或过滤的酒,有温通经脉,运行营卫的作用,古代用之以治病。《素问·玉版论要》:“容色见上下左右,……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
证名。手足厥冷的别称。见《难经·十七难》。详手足厥冷条。
指痰湿内阻,肺气不得宣降的病机。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气喘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
病名。《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①指黑睛的外伤,“谓被物触打在风轮”(《张氏医通》卷八)。②泛指眼珠的损伤。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
劳热之一。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脾热,轻重按俱不得,热在不轻不重间,脾主肌肉也。夜尤甚。必兼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可伴面黄,腹胀,肠鸣,泄泻,吐逆,不欲食,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暑多挟湿,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心烦而赤,汗多少气,脉象洪大等。病程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