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粉刺

粉刺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痤疮。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又名酒刺肺风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或过食膏粱厚味肠胃湿热,日久挟痰,凝滞肌肤所致。多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等处,起皮疹如粟,或见黑头,甚则色赤肿痛,挤破出白粉汁。自觉搔痒,常因搔抓感染形成脓疱,有的伴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内治肺经风热者服枇杷清肺饮;肠胃湿热者服茵陈蒿汤脾失健运者服参苓白术散。外用痤疮洗剂或颠倒散凉水调搽。有脓肿、囊肿者,用三棱针刺破引流。

猜你喜欢

  • 真诰

    道教论著,南朝梁·陶弘景编录。全书分为运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其辅、翼真检等七篇论述,计20卷。所言皆仙传授受真诀事项,兼及药物、导引、按摩与其他道教修养之术。气功养生的内容相杂其间,

  • 沮弛(jǔchí 咀迟)

    沮,败坏;弛,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 头身喜汗

    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

  • 摩腹

    推拿方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用手掌摩动腹部。《理瀹骈文》:“调中者摩腹,寓大和(健脾丸名)之理。”为内伤调补之法。

  • 官桂

    出《本草图经》。为肉桂之药材名,详该条。

  • 打躬势

    练功方法之一种。出《易筋经》。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抱头,掌心紧贴耳门,弯腰直膝俯首,尽量使头靠近两膝,再挺身直立。《易筋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头耳

  • 孙石芝

    【介绍】:见孙纵添条。

  • 鱼脊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阳搏者》:“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 羊角豆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望江南之别名,详该条。

  • 达生真诀

    见广嗣五种备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