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即丝瓜络,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病证名。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古称寒暄。《类证治裁》卷二:“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参见寒暄条。
见《证治准绳》。即白及,详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捧耳摇头。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藏茄之藏语名,详该条。
证候名。指脾为热邪困阻的实证。《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也。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为眼睑时时眨动的证候。《审视瑶函》谓本症有四:①两目连劄,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②有雀目眼劄,服煮肝饮兼四味肥儿丸。③有发搐目劄,属肝胆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继
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镫,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