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灸之一种。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故又称间隔灸,隔物灸。通常以生姜、大蒜等一类辛温芳香的药物作衬隔,具有加强温通经络的作用,而不使艾火直接灼伤皮肤。间接灸的种类很多,其名称通常随所垫隔
【介绍】:参见林彦圭条。
出《本草拾遗》。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治疗法则。同合治内腑。即六腑的疾病,可用该经的下合穴治疗。详下合穴条。
病名。《外科正宗》卷四:“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多由肝胃肾三经火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肿起赘生物,形若枣核,细条而长,胬出耳外。治宜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以硇砂散点耳挺上。参见耳蕈条。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麻疹口鼻出血。元·滑伯仁《麻证新书》:“夫麻证衄血。因肺胃中热毒,迫而上升,初潮得之,原是顺候,乃逆邪外移,衄血即是宣毒之意,不必遽止,倘失血太过,恐至亡阳。经云:‘夺血者无汗,用犀角地黄汤加
病证名。由于血热而致经水过期而来。《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热者,经期当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
前臂内侧自肘至腕的皮肤,体表望诊和切诊的部位。《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又:“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