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幼科发挥》卷三方。苍术(米泔浸)、厚朴、陈皮、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一两,甘草、官桂、草果仁各三钱。为末,面糊为丸,麻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一身尽肿。②即胃苓汤作水丸,治证同。见胃苓汤条。
【介绍】:参见雷丰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橙皮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病证名。《红炉点雪》卷二:“若因邪郁痰壅,肺痿狐惑等症,则其声哑嗄。”即瘖。详该条。
切脉指法。用重指力按脉,以求沉分之脉象。《诊家枢要》:“重手取之曰按。”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骨名。又名成骨。即胫骨。参胻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