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杨士瀛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又名蚘心痛。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脾恶湿。”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介绍】:宋代医僧。江西九江人。得名医庞安时之传,精医术。
【介绍】:见庄绰条。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指背部有寒冷感觉。《张氏医通》卷三:“背为阳位,背上恶寒,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其病有七。一者暴中阴寒,四肢厥冷而背恶寒,脉必沉细,附子汤温散之;一者素禀阳衰,而背
病证名。伤酒头痛的别称。见《证治要诀·诸痛门》。详伤酒头痛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远道刺。见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由于孕后性急多怒,肝火妄动,下扰冲任,气迫血乱,胎元受损欲坠。症见腰痰腹胀,胁痛,甚者阴道流血。治宜平肝、泻火、安胎。方用逍遥散加黄芩、桑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