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疳

舌疳

病舌。亦名舌菌。《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疳心脾毒火成,如豆如菌痛烂红,渐若泛莲难饮食,绵溃久变瘰疠风。”本病发于舌部。多由心脾二经毒火上炎所致。初则舌肿如豆,渐之肿如菌样,头大蒂小,故亦称之曰舌菌。局部糜烂,色红痛剧,继之则舌肿如莲花,如鸡冠样,舌体因肿而缩短。饮食语言受碍,颈项及下颌结块,坚硬而肿痛。若顶虽已破溃,然其余部分仍坚硬肿痛如未破溃者,谓之绵溃。甚则穿透舌体及腮部,所食之汤水,皆漏出者,谓之瘰疠风。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可选用导赤散犀角地黄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本病类似今之舌癌。

猜你喜欢

  • 郑明甫

    【介绍】:见郑汝炜条。

  • 春脉如弦

    脉应四时之象。春季阳气上升,万物生发,正常脉象亦相应呈现流畅柔和而挺直。《素问·玉机真藏论》:“春脉如弦……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 梁学孟

    【介绍】:明代医生。字仁甫。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认为十二之病,大半是火造成,著有《痰火颛门》一书。

  • 阳虚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症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因肝肾阳虚,施泄无权,关门不利所致。主要症状为小便滴沥不畅,或全然不通,憎寒喜暖,手足逆冷,小腹冷,脉沉迟。治宜温阳为主。方如金匮肾气丸、八味丸、理中汤之类。参小便

  • 土洋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宋祥麟

    【介绍】:清代医家。字钟岳。山东堂邑人。撰有《痘疹正宗》(1695年)2卷。

  • 调小儿脾胃

    伤积治法。小儿诸疾,皆由乳食无度,过于饱伤,以致不能消化,留而成滞成积。初得之时,乳食不消,并以木香丸、消积丸之类。大凡肚胀,或硬,或热,皆由内实,法当疏利。故东垣云: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

  •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

  • 梭罗子

    见《陕西中草药》。即娑罗子,详该条。

  • 儿啼

    见《医学入门》,即子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