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药材>苦蒿

苦蒿

《中药大辞典》:苦蒿

药材名称苦蒿

拼音Kǔ Hāo

别名克可日(维名)

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多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有稀疏齿或裂片。头状花序单生于小枝顶端;总苞多数,排列为数层,边缘膜质,象鱼鳞;花淡紫红色。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田野等较干旱处。分布新疆。

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0.033~0.037%、树脂状物质6.8%、鞣质3.03%。

功能主治《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痈疽疖疮,无名肿毒,关节炎。"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贴。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蒿

药材名称苦蒿

拼音Kǔ Hāo

英文名all-grass of Creeping Acroptilon

出处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顶羽菊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optilon repens (L.)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顶羽菊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茎直立,多分枝,有纵棱,有淡灰色绒毛,地下部分黑褐色。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2-10cm,先端锐尖,边缘有稀锐齿或裂片,或全缘,两面生灰色绒毛,有腺点,有时边缘有糙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直径1-1.5cm;总苞片形或宽卵圆形;苞片数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宽卵形,长约5mm,上半部透明,膜质,有柔毛,下半部绿色,质厚,内层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cm,先端狭尖,必生长柔软毛;花冠淡红紫色,长15-20mm。瘦果宽卵圆形,长约4mm,略扁平;冠毛白色,长8-10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干燥山坡、路旁、田野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成分顶羽菊素(re-pin)[1]。

药理作用以食入顶羽菊,可引起黑质中性细胞坏死。所含的顶羽菊素对鸡胚感觉神经有较高的毒性[1]。

性味味辛;苦;性平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关节炎;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痈疽疖疮,无名肿毒,关节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柳叶斑鸠菊

    药材名称柳叶斑鸠菊拼音Liǔ Yè Bān Jiū Jú英文名root of Willowleaf Ironweed别名米碌塞、铁珠草、白头升麻、白龙须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

  • 柠条花

    《中药大辞典》:柠条花药材名称柠条花拼音Nínɡ Tiáo Huā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花。夏季采花,阴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治高血压、

  • 狭叶山胡椒

    药材名称狭叶山胡椒拼音Xiá Yè Shān Hú Jiāo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樟科植物鸡婆子的枝、叶或根。全年可采。原形态鸡婆子,又名:见风消(《植物名实图考》),

  • 银叶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叶柳药材名称银叶柳来源杨柳科银叶柳Salix chienii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湖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症。用法

  • 鲨鱼胎

    药材名称鲨鱼胎拼音Shā Yú Tāi来源药材基源:为六鳃鲨科动物扁头哈那鲨或白斑星鲨等雌性鲨鱼的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

  • 单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肾草药材名称单肾草别名扇叶舌喙兰、独叶一支花、无柄一叶兰、雨流星草、鸡肾参、一面锣[四川木里盐源]来源兰科单肾草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

  • 贵州远志

    药材名称贵州远志拼音Guì Zhōu Yuǎn Zhì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贵州远志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dunniana Levl.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 毒箭羊角拗

    药材名称毒箭羊角拗别名毒毛旋花子来源夹竹桃科毒箭羊角拗Strophanthus hispidus DC.,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有栽培。化学成分种子含强心甙,毒毛旋花子甙。功能主治种子:有剧毒。强心

  • 蛇目菊

    药材名称蛇目菊拼音Shé Mù Jú英文名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别名孔雀草、波斯菊、痢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拉丁植

  • 南方露珠草

    药材名称南方露珠草拼音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outh Circaea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